基于这两个最基本的准则,我们可以看下市场上常用室内定位技术。
1,红外线定位技术
红外线只能视距传播,穿透性极差,当标识被遮挡时就无法正常工作,也极易受灯光、烟雾等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加上红外线的传输距离不长,使其在布局上,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每个遮挡背后、甚至转角都安装接收端,布局复杂,使得成本提升,而定位效果有限。
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比较适用于实验室对简单物体的轨迹精确定位记录以及室内自走机器人的位置定位。
超声波室内定位整体精度很高,达到了厘米级,结构相对简单,有一定的穿透性而且超声波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超声波在空气中的衰减较大,不适用于大型场合,加上反射测距时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造成需要精确分析计算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本太高。
超声波定位技术在数码笔上已经被广泛利用,而海上探矿也用到了此类技术,室内定位技术还主要用于无人车间的物品定位。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作用距离很近,但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由于电磁场非视距等优点,传输范围很大,而且标识的体积比较小,造价比较低。但其不具有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差,不便于整合到其他系统之中,且用户的安全隐私保障和国际标准化都不够完善。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已经被仓库、工厂、商场广泛使用在货物、商品流转定位上。
蓝牙室内定位主要应用于对人的小范围定位,例如单层大厅或商店。现在已经被某些厂商开始用于LBS推广。
Wi-Fi定位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总精度比较高,但是用于室内定位的精度只能达到2米左右,无法做到精准定位。由于Wi-Fi路由器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定位系统可以与其他客户共享网络,硬件成本很低,而且Wi-Fi的定位系统可以降低了射频(RF)干扰可能性。
Wi-Fi定位适用于对人或者车的定位导航,可以于医疗机构、主题公园、工厂、商场等各种需要定位导航的场合。
ZigBee室内定位已经被很多大型的工厂和车间作为人员在岗管理系统所采用。
事实上,单一的技术很难满足应用的市场,即便是能满足,也会造成成本或者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具体项目中,很多技术方案都是多技术种类的融合。比如说,在一个大园区里,泛在的定位需求用WiFi就可以,而室内人员管理可以基于蓝牙实现,某些重要的资产或者区域的管理,可以基于UWB来实现,而如果要考虑数据的采集与上传,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无线技术一起。因此,未来的定位技术应用市场,多技术的融合方案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内容来源:网络(侵删)
上一篇:
热量表计量差异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篇:
各类天然气流量计特点与应用